书香伴我成长路
\n文/李自平
\n我在农村出生,小学在村校上学。那时乡村没有农家书屋,学校没有图书室,可读的书只有课本。
\n最先接触阅读,是小学三年级寒假。那时武侠小说风靡,表哥外出打工回家过年,带回一麻袋武侠小说,我跑到他家里翻阅,竟然一看就入迷了。当时,农村还没普及电视、电扇,夏天晚上都坐在院坝乘凉,这个时候我就讲武侠故事给父亲听,有时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。我讲得肯定不好,因为好多字都是猜的。父亲只读过两年书,未必能听懂,但每次都表现得津津有味。有书看、有人听,给了我最初阅读的动力。我清晰地记得有次语文课,老师叫用“缭绕”造句,我化用《天涯明月刀》中的句子,随口说出“雨过天晴,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,山顶云雾缭绕,仿佛人间仙境”,老师和全班同学们短暂沉默之后,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\n当年农村不通公路,每学期开学,老师都要带几个长得高大的学生到镇教办去背课本,我是其中之一。镇中心学校有图书室,趁老师开会间隙,我悄悄溜过去从外面望里瞅。有一次图书室老师看到后,问我是哪里的,考试可以考多少分。我说上学期语文考了100分。他顺手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给我,说:“那不错,奖励你一本书!”一看是《唐诗三百首》,从此它与我形影不离,有空就拿出来读拿出来背,我想当时应该是炫耀的成分居多。但无论如何,这的确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,特别是写作文时用上几句唐诗,明显就高出其他同学几个档次。
\n到镇上读初中,我靠着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积累,很快被语文老师发现。他推荐我读中国四大名著、《钢铁是怎么炼成的》《我与地坛》等,让我参加阅读、征文比赛,并尝试投稿。全市创新作文大赛,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,给了我极大的信心,所以现在每当创作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,都会微信传给他看。
\n后来到师范和大学学习,更是接触到了《当代》《十月》《诗刊》等核心文学刊物,看到了《新京报》《南风窗》《瞭望》等深度刊物,参加了余光中、于丹等众多文学大咖的讲座,阅读面越来越大,视野也越来越宽,开始陆续发表新闻文学作品,牵头创办文学社团,在校园成为了“文学明星”。
\n大学毕业后,我先后在学校、报社、机关和国企工作,虽然工作繁忙,但自始至终都没有丢下阅读和写作,后被吸纳为市作协会员。后来,还有幸考上西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,师从知名学者、教授王本朝老师,得到了更多的文学滋养。正是阅读带来的积淀和自信,让我轻松跨越不同领域,在每个岗位上都会很快适应,都敢大胆闯大胆干,都能坦然面对各种得失。
\n当前正值中年,真实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越来越多,但无论面对复杂的世界,还是处于何种境地,只要坐在书桌前,捧起焕发着墨香的书本,写几句自我陶醉的诗歌,心境顿时豁然,感觉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。
\n作者简介:李自平,重庆市作协会员,重庆散文学会会员,《当代党员》杂志社客户端等多个平台专栏作家。
\n配资正规炒股配资门户
中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